制造技術的發展,帶給人們最顯著的變化就是CAD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通過利用CAD設計技術,之前很多需要動用人力、材料和設備實現的事情,今天都可以在計算機的世界中虛擬實現,降低整體成本的同時,帶給人們的是更多樣的選擇與更多的信息。
應該說,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發展和需求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計量檢測也同樣如此。早在多年前,就有客戶希望降低精密測量對技術工程師的依賴,減輕人為工作量,甚至有客戶提出是否可以實現全自動的程序編制,所有的這些都是對精密計量高自動化和高智能化的需求。為了迎合市場對超高智能和超高自動化檢測操作的需求,??怂箍堤峁┑钠髽I級數字化檢測平臺中的智能編程和智能測量兩個功能模塊,顯著實現了測量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我們知道,數控測量機可以根據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進行工件的測量,而測量程序的編制也經過了自學習、基于CAD進行脫機編程幾個階段,而今,??怂箍灯髽I級數字化檢測平臺中的智能程序編制模塊將測量程序的編制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意味著只要在CAD工件模型上標注GD&T(幾何尺寸和公差)檢測信息,該CAD就會在PC-DMIS測量軟件中自動脫機創建所有的檢測程序,隨后,PC-DMIS還能實現智能優化檢測路徑、脫機模擬檢測過程、完成碰撞測試,在保證程序安全、優化的基礎上,智能化編程的模塊將原來工程師控制的自學習編程的效率提高了80%強還多,同時,還確保與產品設計同步,提供了經過調試與測試的完整的零部件測量程序。
簡化的測量操作,提供了規范、統一的測量標準
為了降低高節奏檢測工作中操作員的疲勞度,數字化檢測平臺的智能測量操作模塊為操作員創建了更簡易清晰的操作界面和操作規程。在該模塊中,操作員不必直接面對測量軟件界面,所有復雜的界面和程序查找過程都被封裝到一個只有幾個按鈕的簡易界面后臺,從復雜界面里連續挑選和實現多個功能的檢測操作被簡化為單個按鈕的點擊,除了提高操作效率,降低人工操作的疲勞度,還因此減少了人為操作錯誤,甚至沒有計量知識的非技術人員也可以自如操作檢測設備、完成檢測任務。
超高智能化編程和超高自動化檢測操作,是數字化檢測解決方案提供高效率工作水準最基本的層面。
及時掌握和了解各種測量設備的狀況
各種測量設備在制造企業的廣泛使用,對于企業管理者或者是專業計量管理人員來說,所帶來的一個課題就是如何更好的了解每臺設備的運轉狀況?如何根據設備工作狀況進行工作任務的分配?通過智能設備監控模塊,所有的測量系統都連接在網絡上,只要是需要,隨時可以在管理終端了解到遠處計量室或者車間正在進行的工作,這樣,不僅便于管理者隨時了解情況,最重要的是,幫助生產管理系統自動實現測量任務的指派與安排,從而改單機的自動操作為多機的網絡化自動操作,這個模塊,對于一些擁有多臺測量設備、分布在不同場所的用戶來說,能夠更加充分發揮每一臺設備的效用。
測量數據的有效整合和分流
今天,SPC的統計分析工具已經越來越多為企業所認可,成為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工具之一。全新的智能數據管理模塊,提供了全新的用戶接口和開放的數據庫和完全定制的監控與報告工具。
測量數據經常是分散在制造工廠的每一個角落:來自測量機、激光跟蹤儀、關節臂、影像測量系統、卡尺、測高儀等等。結果的產生以各種不同的格式,經常是相互的獨立,決定于使用的設備。智能測量數據管理模塊允許用戶可以從任何EMS系統軟件包中采集測量數據,如PC-DMIS CMM、PC-DMIS Vision和PC-DMIS Portable,另外還可以導入各種格式的數據,自動產生Microsoft SQL Express的數據庫結果。通過將所有的數據集合在一個數據庫當中,能夠從不同的設備中收集信息,整合后集中存放。智能數據管理模塊的用戶,能夠方便的進行數據的移動和管理,執行相關的研究,定制相關的輸出格式以滿足各種制造的應用。鑒于SQL數據庫是一個標準的格式,數據能夠從其它程序和源頭進行導入與導出到數據庫,為客戶定制提供了大量的選擇。
統一“技術語言”的軟件技術是數據化檢測平臺的核心
不同的測量設備往往采用不同的軟件處理系統,尤其當不同環節檢測過程應用不同的測量設備時,如果需要分析質量問題,要取得一致的結果就會比較困難,因為不同的軟件系統通常對數據分析處理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樣造成的后果是——各方的溝通很難一步到位,問題處理效率大大降低。所以,統一“技術語言”的軟件技術搭建“大一統”的技術溝通平臺,對貫穿產品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猶如畫龍點睛之筆。
對于??怂箍堤峁┑臄底只瘷z測方案,基于其PC-DMIS技術核心的EMS(企業計量解決方案)系列軟件產品,具有強大的兼容性,能夠適用于幾乎所有不同類型的計量設備,從小型影像類量儀、關節臂測量機、白光測量系統、激光跟蹤儀到各式測量機,并為企業設計、制造、測量直至專業的數據統一分析,提供了完整的軟件模塊。通過橫向連接制造的每個環節,縱向貫通不同的測量設備,一個統一、平等的技術溝通平臺——EMS(企業計量解決方案)完美的呈現在現代化數字工廠中。
同時,除了溝通通暢無阻的優勢,同一個技術核心的軟件技術平臺給我們帶來的另一個好處還有低廉的培訓成本、使用和置換成本,甚至在上一個檢測環節的A設備上編寫的程序,無須修改即可應用到下一個檢測環節的B設備上,從側面提高了質量檢測的工作效率。
強大的信息網絡技術是聯通質量管理的紐帶
強大的信息網絡技術已經成為當代高效工作與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化” 就是“數字化”的翅膀,“網絡技術”能夠使得“測量軟件技術”如虎添翼。
跟PLM、CAD/CAM/CAE及MES等眾多管理系統一樣,質量管理處于生產制造的終端環節,但是其數據確是上述所有管理環節的一個“結果”,所有的設計、制造流程都需要質量數據的支撐才得以完美閉環。所以,隨著制造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制造流程末端的質量管理環節,所有的管理系統也開始逐漸納入正規的質量管理數據。
在??怂箍堤峁┑臄底只瘷z測方案中,我們利用強大的信息網絡建立了一個完善的質量管理信息網,在該“網”中,前端管理和傳遞最新的質量信息和檢測程序,中端收集來自各檢測環節不同計量設備的檢測數據——基于EMS同一技術核心的技術數據的格式是可以互相兼容的,終端則將各方數據實時傳遞到各管理層/部門或者公司外部相關客戶/供應商處,并建立可追溯的電子化產品質量數據庫,形成實時、透明的信息閉環,促成最高效的生產質量決策。至此,我們看到了一個并不復雜卻又高效實用的信息化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工作流程。優化的質量工作流程和透明化的質量管理會成為從基層操作人員到高層管理決策部門之間加速產品生命周期閉環的潤滑油,大大縮短產品出廠周期。
??怂箍灯髽I級數字化檢測平臺除了自成一系,也可以與企業原有的管理系統(如PLM、CAD/ CAM/ CAE及MES等)兼容,即并入這些系統,成為支持這些管理系統的一個模塊。